借著出差的機會, 第一次來到深圳, 其實也是第一次往南超過廣東.
來之前聽台灣同事說, 深圳比上海好, 我還持懷疑態度. 畢竟在我之前的印象裏, 上海地處自古以來中國最富庶的江南一帶, 現在更是外國人提到中國首先會想到的, 代表中國發展之迅速的一個符號性城市.
可是自從下飛機開始, 對深圳的好感就逐漸上升.
首先說, 雖然司機還是會亂變道, 還是會往窗外吐痰, 可是路上狂按喇叭的, 可是比其他地方的少多了. 路上的行人也相對很有秩序, 讓整個城市不會那麼喧鬧.
其次, 整個城市的綠化非常多, 以至於開在某些道路上, 會有些錯覺誤以為人在新加坡. 在城市中心區, 還可以找到很多環境優美, 鬧中取靜的地方. 深圳的空氣品質比北方好太多, 天空也是藍的, 綠化可能是其中一部分原因.
再說服務業的水準. 雖然整個城市的物價都很高, 可是花同樣的錢, 我想在上海是買不到同樣水準的服務的. 服務好不是一排迎賓在門口列隊叫歡迎光臨, 用現在流行的話說應該是多走心, 少走儀式. 在陪國外同事去羅湖商業城買一些假貨之類的小商品時, 假貨市場裏面的一家餐廳各方面水準之高, 讓人與賣場裏面充斥的廉價商品行成強烈反差.
最後, 我想深圳與上海最大的不同, 是這裡對外來人口充滿包容. 在馬路上可以看到宣傳招牌, 例如我來自山東, 我來自雲南, 我們都是深圳人之類. 畢竟這裡往前數幾十年, 只是一個小縣城, 幾十年之內, 上千萬的外來人口共同建設了如今的深圳. 聽朋友說, 深圳政府有很多吸引外地人才的政策, 例如她每年可以領一筆金額不低的租房補貼.
相比之下, 其他大城市的本地人, 往往對外地人從心底就有優越感. 包容不說, 更是針對特定那幾個城市或省份的外地人產生歧視. 歸根到底, 還是生怕外地人搶了自己的資源. 有些本地人可能混得比較差的, 往往這種心態更加強烈, 因為除了戶籍以外, 他們和外地人競爭沒有任何優勢.
一個國家內部如此, 放眼全世界也一樣, 比如說敘利亞難民. 其內戰的原因, 可能和很多中東與非洲國家的動亂一樣, 與歐美國家的站台是脫不了關係的.
對於西方國家的民眾來說, 對這些難民與窮人捐錢捐物, 完全沒有任何問題, 還可以落個好名聲. 但是你說讓我們大開國門讓這些難民成為我們的一員, 大多數人都會拒絕. 所以結論就是, 你們這群人就一直打下去吧, 窮下去吧, 我們會給你們施捨一點的, 並且我們很樂意這樣做, 但是你們想來我家住, 沒門. 川普當選已經證明了這一點.
所以古人說, 授人以魚, 不如授之以漁. 這說的哪裡是什麼方法問題, 根本說的就是道德和社會問題.